本文摘要:3400余幅摄影作品,98个新媒体影像作品,57场摄影展,一个主题论坛,11个分会场……10月1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主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2019”拉开帷幕。
3400余幅摄影作品,98个新媒体影像作品,57场摄影展,一个主题论坛,11个分会场……10月1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主办的“北京国际摄影周2019”拉开帷幕。本届摄影周以“影像:时间·记忆”为学术主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70周年”“一带一路”为内容主题,为大城市民和摄影爱好者打造出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摄影艺术盛会。光影中的中国故事从中华世纪坛南广场南门转入会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策划的“腾飞的民族,巅峰的成就——全国主流媒体新闻摄影作品展”,500幅记录雄伟时代、追溯到发展足迹的图片,让观众感受到中国70年来的进步与巅峰。
“70×70的中国图像史——从70位艺术家看1949年以来的中国摄影艺术”挑选了70位中国摄影艺术史上知名且最重要的摄影家,还包括吴印咸、侯波、牛畏予、郑景康、李子青、蒋齐生、王文澜等的70幅作品,展出了新中国正式成立70年来的一个个历史瞬间。“我和我的祖国暨友谊·人与自然·发展‘一带一路’专题展览”不仅呈现出了人与自然人与自然共处的幸福画卷,也展出了我国在民生方面获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和灿若群星的文化瑰宝……这些作品虽内容有所不同、风格各异,但一张张生动的面孔和一个个动人的瞬间,却令其观者确实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和人民在奋发中成就事业、在自强中谱曲华章的经历。
北京国际摄影周专家顾问委员会总顾问、知名摄影家朱宪民指出,作为摄影人,除了要思维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外,还要考虑到它的时代性。“摄制的照片不应能展现出80%的中国人的生活状态才是最现实的。你无法意味着摄制尤其贫困或领先的地方,也无法独选尤其富足和繁盛的地方。一幅杰出的摄影作品入射着摄影人的思想理念和人文关怀,无论何种摄影,‘可读性’都是十分最重要的,因为这些照片必须让更加多的人去看、去喜爱、去讨厌、引起回响。
”特别是在国庆当天来自专业摄影师和普通民众摄制的画面,十分令人感动。从山东赶到参与摄影周开幕式的大学生史云鹏的作品《战功卓越的老寿星百岁诞辰正逢祖国诞辰70周年》,选入了“国庆一日”摄影展。他从高三时就找寻和摄制抗战老兵,至今已是10位老兵摄制了大约1.4万张照片。“国庆当天刚好是老兵爷爷张显宗的100岁生日。
”史云鹏说道,这位老爷爷早早睡觉死守在电视机旁,仍然把阅兵式看完了心情还无法记起,“他们不是明星和偶像,毕竟我们最值得尊敬的人,是国家功臣,我会仍然拍下去。”以百姓生活突显文化热情摄影术自发明者伊始就具备普遍的受众群体。
随着数码技术的较慢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更加信息化、图像化。本届摄影周既有专业摄影师摄制的社会万象,也有普通民众用手机和照相机定格的生活日常。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活动、社区文化节表演演唱京剧、国庆夜居民在胡同里欢庆、孩子们在读者空间读书、环卫工人在清理胡同、消防战士和居民一起包饺子……在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分会场,具有“北京美丽街巷”之称之为的西总布胡同已合体摄影长廊,胡同东口南侧、中间部分的北侧,总计百余米宽的墙上贴满了胡同居民日常生活的照片,生动展现出了胡同里的幸福生活。“社区分会场目的以居民视角呈现出‘社区传达’,以大众语言谈好‘中国故事’,以百姓光影竖立‘文化热情’,并以此推展社区基层影像文化发展和提高居民文化享用。
”建国门街道工委副书记王雪讲解,建国门街道去年首次与北京国际摄影周合作成立西总布社区分会场即更有了5万余名群众参予,今年分会场还包括“大师谈摄影”、走出北京国际摄影周、“影像志”等多项活动。海淀分会场则由“美丽海淀”图片展和“海淀·海淀”手机摄影作品展两部分构成。前者是由中外摄影师摄制的图片,集中于展出了海淀在科技、教育、人文、历史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以艺术家的视角,生动而浑厚地呈现出着当代生活的各个层面;后者则是普通市民用手机摄制的体现海淀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作品。除此之外,在正阳门前举行的“北京中轴线文化承传创新影像展览”、在人民大学积极开展的“中国百名企业家摄影联展”,以及2019“云影像”大众手机摄影活动暨“我和我的祖国”手机摄影大展、第三届助学工程民族摄影作品展、影像北京论坛等数十场展出和交流活动,确实让摄影切合群众、走进大众,沦为一场全民参予的艺术盛会。
摄影艺术于是以普及出去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北京国际摄影周的学术主题展是一个可以从“奇怪”角度来符合观展市场需求的展出。每年的主题展览都会展览很多纪实、前沿、探索性的作品,观众可以借此看见东西方对当代影像在学术上的有所不同的观点和有所不同传达,而它们又相互影响和糅合。对于专业人士而言,北京国际摄影周的点评模式和独有的“专题摄影展点评平台”有可能更加有一点探寻和挖出。而从艺术普及教育的角度来看,北京国际摄影周某种程度侧重国际传播和青少年群体艺术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斯里兰卡的渔民在夕阳下的“高杆钓鱼”、面临镜头变得有些狭小的印度小女孩、柬埔寨的村庄里人们在微小的市集里挑选出产品、伊朗的一座清真寺出来的三代人……“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竞赛获奖者作品展”是北京国际摄影周2019最不具朝气的一个展出,这些由各国青少年摄制的作品既可以让观众看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有所不同文明之间的有序、对话,也能感受到“丝路精神”中所蕴藏的“对外开放多元文化、互学互鉴”的文化理念。摄影周上,来自缅甸、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20位青少年参与了开幕式,并与中国小运动员展开交流,部分运动员还前往天安门、国子监等地展开乡土摄制,感觉北京城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与展出伴的“第二届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发展论坛”也环绕摄影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功能,青少年摄影交流活动资源打造出等话题进行对话。“摄影教育包括很多内容,是生活教育的一部分,有助协助孩子解读生活的美丽、生命的内涵和存活的价值。”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工委常务副秘书长董靓说道。
以美育提高大众文化审美内涵已沦为时代性命题。让美育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提高人民大众的审美趣味也是摄影周的出发点之一。
自创办以来,北京国际摄影周以多维度的方式普及和展出摄影艺术,更有着各个领域有所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我们国家的众多展出中,观赏摄影展的人数往往最多,因为摄影作品的观赏性强劲,接受程度非常简单,而且很多摄制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拒绝接受。现在更加多的人于是以拿起照相机、手机摄制,这样对提升全民的艺术水平很有协助。
”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说。北京国际摄影周不仅走出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高等教育院校,也曾走出史家胡同小学、三里屯小学、建国门街道、王府井街道等,今年堪称了解大兴区的农村中举行展出。“可以说道,北京国际摄影周正在把摄影这一艺术在北京全面普及出去。
”杨元惺说。
本文来源:澳门黄金城app下载-www.dongshengbao.com